良善的心,可得良善的世界
妙圓六班 汪國華
我是唸工程的,凡事只相信科學、數學,没錯,我就是這樣的一個人。直到有一回,看到科學之父愛因斯坦在一篇評論說:「未來的宗教是宇宙的宗教,它應當超越個人化的神,避免教條和神學,涵蓋自然和精神兩方面。它的根基應建立在某種宗教意識之上,這種宗教意識的來源,是在把所有自然的和精神的事物,作為一個有意義的整體來經歷時得到的經驗。佛教正是以上所描述的那種宗教。如果有一個能夠應付現代科學需求,又能與科學共依共存的宗教,那必定是佛教。」讀完這篇文章時,內心裡産生極大的好奇心,在這樣的因緣下,我來到妙圓六班。
第一次上課是談到「三惡趣苦」,奇怪?念佛怎麼和我想像中的不一樣,不是應該念經、打坐、背一些教條,怎麼是說一些鬼玩意?還要研討!然而內心的疑惑並未打斷我的學習之路。因為我知道:在實驗中一次的數據與結果,並無法客觀的作為結論,必須不斷的實證,才能做出最終的定論。就在這種心態下,我持續來到班上學習,在班長引導和師兄姐共學一段日子下來,我有了長足的進步。我發現:佛學並不難,可是學佛絕不是件容易的事!往往在生活中一些習以為常的事,卻是菩提道上最大的阻礙,透過不斷的串習經典上的道理,如理作意,進而發現自己的缺失與過患,慢慢的改變一些習氣(特別强調只改變了一點點),在生活上受用良多;平時對境時,會往心裡多想想,也不易衝動魯莽行事;與人相處時,多了一分和諧,少了一分磨擦;處事多了一分圓滿,少了一分缺略,這就是佛法的好。
我相信在師父的引導下,內心的改變,會改變我們看世界的角度,進而使我們的世界大大的不同。你用良善的心出發,可獲得良善的世界,反之亦然。如果凡事皆可達到圓滿,即已圓滿,自無煩惱;煩惱不來,何有煩惱?真的!透過佛法的修持,內心的造作「法隨法行」,確實可收立竿見影的斷除煩惱之效!並且業相也會轉變,此為真實不虛!不信的話,我媽媽可以做證喔!嘻~
PS:筆者之前容易心隨境轉,固執己見,未能觀待母親的心境;母子關係因此有一點點小麻煩,大問題。母親因為有頸椎的病痛,膝蓋骨也不好;我們因為護念她,不要她太勞動,希望她多保養自己;所以,不給她來市場幫忙。豈知母親因此而憂鬱。後來師父教我們代人著想,我開始在母親的立場,為她設想:原來當我們不要她做事時,母親會感覺到自己好像是個沒用的人;所以心情都不開朗。從此只要母親願意來市場幫忙賣菜,我們都很支持,只是不讓她做太勞動的工作。因為我的心態改變,母親感受到被孩子尊重並且被肯定;所以也變得比較快樂。真的很感恩師父!良善的代人著想的心,真的可得良善的世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