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後我會更謙卑
增上一班 吳 盛 林
針對今年初師父交待的四項功課,被要求要繳交心得文字。回顧之際,心緒萬端,姑且略言其一。
自從師父開辦「法人事業」,尤其是文教與慈心部份──開設里禾及禾香,開設兒童讀經班,家長成長班;學苑投入大量的人力、時間。我並不以為這是很好的決定。
今年的「講經暨廣大供養法會」中,師父屢次言及開辦法人事業,是為已經讀《廣論》的同修,增強淨信心;及為引導社會大眾,進入「廣論研討班」。我不禁思維:是如此嗎?四項功課中的「行十善業道」及「感恩團體賜恩澤」的內涵,就是開辦法人事業嗎?
雖然說,“里禾有機商店”及“禾香四季蔬食坊”可以與「不殺生」作結合,是開設與社會大眾接觸的窗口,但更根源處不是在「廣論研討班」中,思惟廣論法義嗎?同修們已經到了可以知見與行持合一的階段嗎?聞思修廣論法義,已經到了對「一切聖教無違」形成定解了嗎?
我實在是資質愚劣!這些日子以來,我未能知曉師父的用心,或許如《廣論》P.203 L.9所言:「盲閉慧目步蹎蹶,欲利世間有佛種,何人不起悲憫心,誰不精勤除其愚。」我看不見團體的恩澤,又如何去感恩團體呢?或許我不是大乘種性,生不起利益世間的悲愍心,甚至於我也沒有能力除去自己的愚癡,遑論除去他人的愚癡吧!
這次師父開示《入行論》法義,其中「安忍品」第31偈頌:「是故一切法,依他非自主,知已不應瞋 如幻如化事。」我以為我知道「依他非自主」是什麼意思。其實,到了這次法會中,我遇到了萬旭師兄,我才略知「依他非自主」所指為何?才略為能安忍的看見團體的功德──感恩團體賜恩澤。以前我試著從勇政師兄和鳳娟師姊身上去看慈心事業的功德,看見他們進入團體後的身心轉變,是很讚歎他們的行持,但是卻無法把他們的言行定義為是「思惟廣論」與「行十善業道」的結合,更無法確實連結到「感恩團體賜恩澤」上面去。
萬旭師兄是個優秀的人才。第一次遇到他是在景賢講堂;當時交談不多,然而心中很為團體高興──有這群新血輪加入。萬旭師兄、玉好師姊,進入廣論研討班後,表現穩定,令人印象深刻。最近萬旭師兄有緣服侍師父──為妙滿二班護持音響設施。一直到這次「講經暨廣大供養法會」,他又作了許多護持工作,我有幸能知道以下事實:他原是國家培育的優良人才,後來轉換人生跑道;他的生涯充滿許多精彩。當時他護持妙滿二班的音響工作時,並不知他在妙滿二班上課前,拖地、排座椅、調好麥克風後,是否就完成了他的工作?還是要當場守護,隨時聽候差遣?這些工作內容,及完整規劃──包括「備案」,是否是他的責任範圍?以他對「管理」的修為,他心中難免對於交待工作時的模糊,有些疑惑。然而他做出了──在當場守護的決定。因為妙滿二班在二樓「佛堂」,落地玻璃門對開,門外也無遮處!所以他無處可躲;就被師父招手要他進去隨班就讀,他欣然同意。我當然讚歎他被師長護念──師父的善巧方便,慈悲護念我們是無庸置疑的。然而我欽佩萬旭師兄的「守護」、「決定」與「欣然同意」;才會有今天他在師父講經暨廣大供養法會中的全勤護持。換成是我的話,我早就辜負師父了;遑論有今日的圓滿究竟?
萬旭師兄在團體中的功德,應會產生許多作用。他教我「如幻如化事」的作用。我以為我知道凡事無自性而有作用;其實我並不知,以前我會瞋,無法安忍,就是明證我不知「如幻如化事」;我只是略為翻閱《廣論》罷了。我聞思廣論並未到成定解的程度。仍離正確知見佛法很遠。應如萬旭師兄善知緣起,完成業果作用,方是正途啊!
「感恩團體賜恩澤」今後我會更謙卑的研究廣論,期待能開展慧目,在佛學的道路步伐踏實,種些成佛的種子。期待自己能從「下士」往上提昇;畢竟成為大乘種性之人,要先種善根、建立正因、得到助緣、並非一蹴可及;我要努力的功課還很多。唉!今年就要結束了!我到年終才知曉師父交待功課的意涵。駑鈍如我,還有機會除去我的愚癡嗎?最少是不離開這個團體吧!勉勵自己累積點滴心得,咀嚼消化法義,醞釀清淨的信心吧!
P.S.今天我沒接送采如師姐到山上參加水懺法會,萬旭師兄詢問采如師姊,為什麼沒看到我?采如師姐說我晚睡未起,早上出門前沒叫醒我;所以自己騎車上山。萬旭師兄說:「那麼以後我打電話叫他起床!」采如師姐說:「好啊!謝謝你!」我聽了采如轉述後,心想:「這是個什麼團體?在家睡覺也會被叫醒?我家同修都放我一馬了,其他同修還要這麼照顧我嘛!」但我轉頭一想,跟采如說:「下次就拜託萬旭師兄打電話來吧!」真是「感恩團體賜恩澤」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