著作人

2011年12月21日 星期三

廣論研討班同學心得

認識我的怨敵 妙圓二班 張朗辰

在我今生的職場上,如說“忍辱負重”或“忍一時氣,保百年身”, 大致上, 大概可做到7080分。但對於一直騎在頭上,且無所忌憚的壓搾我的心中怨敵,有時會因忍無可忍而反抗。其後果,如火山爆發,很難收拾;而今非常慶幸能聽聞到師父的《入行論》開示,讓我心得滿滿。然我內心也會想:如果能早40年前就聽聞師父開示佛法,那該有多好!謹將師父所講入行論中,有“斷瞋”的主要心得略述如下:

一、基夲上, 瞋夲來就是不該有的心: 因“是故一切法,依他非自主,知已不應瞋,如幻如化事” 此意:一切法是依緣而起,並無獨立性,無自主性,就不應去瞋那如幻如化的人事物。

二、 由於怨敵敢一再欺負你,在形勢上一定有較強大的地方,才敢如此!因此需更小心謹慎的應付,否則後果更難以負擔!但如心中能秉持師父在《入行論》如下所講的:精進修習,不難迎仞而解!

--非害忍不生 怨敵生忍福 既為修福因 何謂是障福

--敵我共成忍 故此安忍果 首當奉戲彼 因敵是忍緣

--謂敵思為害 故彼非應供 若如醫利我 云何修安忍

如為求圓滿達彼岸的一小步,師父的所講這些法要,我將時時修,並銘誌於心!

廣論研討班同學心得

嫉妒只會自傷 妙圓二班 王綉盈
入菩薩行論》第84品『若已從他得,或利在施家,二俱非汝有,施否何相干?』如果怨敵在師長處得到讚賞,對自己也沒有損害;那為何要辛酸呢?如果供品還在施家,既沒有供養怨敵,也沒拿來供養自己;那為何自己心裡會有些許的高興呢?自己又沒損傷或受益,為何要受影響呢?

上面這段解釋是師父口喻所抄錄下來的,當講經法會上出現這段畫面的同時,心頭為之一震,這段話不就是針對我來講的嗎?大公司群體難免會議小簇人組成一個小圈圈,互相競爭,同時也見不得別人得寵。彷彿別個團體受到重視受到利益都是使用非常手段奪取的,就算他有三分努力加上五分運勢以及二分的渲染,都蓄意不理會他的努力,反而一直欺騙自己說:「他就是運氣好、又特別會跟上級拍馬屁,所以今天才會得到這官階。」甚至也會在言語上說幾句檯面上的話來酸他;而看見他人在業務上常遭受挫折或是失誤時,就在旁批評:「如果換成我,一定會如何如何作…也一定不會讓公司受到損失。」

而今聽了師父《入行論》的開示之後發現,這心態這行為已經在自己身上造了毀損的不善業;一直以來,我以為要害到人,傷到人,才是造惡的觀念,大為改變──所有的非理作意都是惡法。又如《入菩薩行論》第85品『何故棄福善,信心與己德?,不守已得財,何不自嗔責?』為何要捨棄、不愛護福德、善根、信心呢?如知道每一眾生都有因緣果報,就不會自嗔恨,忌妒只會自傷,不會傷到對方。

有了這段話的勉勵,希望日後都能遵循師長的教誨,祈願生生世世行菩薩道。

廣論研討班學員心得

在佛陀身上看到師父功德 妙圓三班 許明國

在剛剛結束為期十五天的講經法會裡,我一共去了三次,雖然只有短短地三次,可是其中莊嚴,神聖的儀式以及持咒、念經、懺悔、跪拜,甚至於會場上一切精心的佈置,都讓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。

特別看到師父為了我們這些還在探索佛法的莘莘學子,非常用心認真的上課;我的內心充滿了無限感激。試想世上有多少人會在毫無所求得狀況下,把他一生最精華,最殊勝的智慧,完全沒有保留地傳授給別人?這種行為就好像是宗大師在《廣論》裡面,一而再,再而三的告誡我們行善止惡,用懺悔及遮止的心來對治我們的惡業;這二者的意念都讓我們十分的動容,也生起小小的疑惑。

這個疑問,直到「講經法會圓滿日」上,我觀賞到《佛陀傳》以後就有了答案。在佛陀傳裡,世尊為了瞭解眾生的生、老、病、死而選擇離開富裕的皇宮,從此自我放逐,過著極為窮困的生活,最後在菩提樹下證得果位。此後他就繼續為眾生傳道,解惑。佛陀的慈悲與智慧是無法用筆墨來形容的,我想師父、佛陀都有一個共同點,就是宗大師所說:「於自苦樂全不顧慮,於利他事毫無厭捨。」想到這裡,讓我內心更充滿快樂及喜悅;感謝師父!感謝宗大師!更感謝佛陀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