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習《廣論》之後,總是覺得內心有串習佛法的日子最美,生活過得最踏實,為了鋪好後世與佛法緊緊相連的正因:我上課的日子很少請假,不管上課到底吸收了幾成,但是這是一份對自己的期許與堅持。兩、三年前生活陷入困境的時候,也慶幸能夠持續於三寶門中學習佛法,一切的苦難化為內心中最刻骨銘心的記憶,每每想起淚流滿面;對於人間的利、衰、毀、譽、稱、譏、苦、樂似乎有一點點的看透!
這一年來學習《廣論》,在文字義理上有多花些時間串習,再次學習與聽聞 師父開示「共下士道」的法類, 深深體會到生命中,學習佛法的路上,若是沒有善知識的引導,如何能夠走增上生道與成佛之道呢? 經由第二輪的聽聞《廣論》與學習下士道法類,才深刻的明白隨時要以“後世安樂”來考量抉擇面臨的每一件事情,努力積集增上生的因。學習到業果的四個總則,經過法師的複習與引導,對於業果的決定理特質,更明白要切實的做 師父年初開示的下手處,斷十惡與行十善,業會增長廣大的特質,明白「小惡真的莫造作,小善莫輕忽」的真實義。梁皇法會時師父開示懺文:【莫輕小善以為無福,水滴雖微,漸盈大器,小善不積,無以成聖,莫輕小惡以為無罪,小惡所積,足以滅身。】對於週遭環境上的不順境,確實會引來心情的不平靜,但是因為深入串習法類,才有懺悔改正的心出來。經由近日兒子要從台北搭車返家的事件,我才真正的反觀到自己身上來,因為國慶假期之故,車站擠滿乘客,兒子要到晚上10點才能夠作上車回台中,晚上9點多,我打電話關懷他返家時刻,聽到電話那頭兒子焦急不安的心,告知於晚上12點才能到達台中。在接他回家的路上,再問清楚情況並為他分析,請他觀察自己搭車的心情,告知原因是怕讓媽媽太晚了還要出門接他。後來孩子說是因為:各家車行都擠爆,買票時前面有兩位,問有關買車票的事,問好久才決定買的,讓他等了好久才買到車票。這時我及時的引導他看清楚原因並且待他人著想──國慶假期加上剛出外讀書的新生要返鄉,買車票的經驗不足,所以當然要花費比較久的時間詢問。謝謝 師父希望我們於「觀功念恩,代人著想」處多行持;藉著對於兒子的引導,他的內心似乎比較釋懷;我也提醒他:每個排隊買票的人都有詳細詢問要買車票的權利,不能怪罪對方的躭誤自己買票的時間;希望兒子能夠常常保持平穩的心情,不要焦躁,相對的自己更是注意到自己身、口、意的造作。像我於開車時,經常沒有耐性,常怪罪前一輛車開太慢,內心呈現的焦躁不安正是與兒子情形相同。這次的境界使我覺得我真的好好反省自己──「莫以惡小而為之」。感謝經由 師父的教導與提策,使得家人及自己都蒙受其益。
擔任關懷員的這份執事,名義上是關懷,而實際上是累積資糧的好機會;不僅關懷同學,也將所學習佛法的串習應用於關懷之中;有時同學互相鼓勵。雖然關懷中電話費用增加不少,偶而也會少收錢或是漏收錢,還要自掏腰包補足;但是關懷的業因,讓自己明確的知道:後世會有滿滿的關懷我的人出現,而且引導我至學習佛法的正確路上;我常常發願自己能永為佛的嗣子。這一切我都要感謝般若學苑這個團體和師長,給予我學習知見與行持合一的機會,並造作增上生的正因。
由於延法師經常很忙,自己想問的問題,經常無法提問,或是隨著時間自動獲得解答;或是自動遺忘。有時想提問的問題沒有得到適當的解答,內心當然會有些微的感慨──似乎法師不太眷顧我。有天讀到一本佛書中提及,這種情形就是自己對於師長沒有做好依止,需要更加強依止善知識這個法類的行持。反觀自己在俗世上並非是大孝子,當然聖道路上依止的法類很難學好。經過書中的提醒,我內心轉化自己不平衡的卑劣心態,行為與心情上也有所轉折;似乎也因此漸漸改善了與延法師的相處關係。佛法真的是妙用無窮!我由此進一步體認到:根本正知見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。師父提策我們四個下手處,以此四個下手處引導我們多聽聞、思維《廣論》;希望這個下手處能夠成為我每天必做的事情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